香港數學教育學會
Hong Kong Association for Mathematics Education

學會活動

  • Dec

    香港數學教育會議2011及招募交流活動建議書

    一輪鑼鼓喧天的教改過後,新高中學制塵埃落定之際,是時候回歸到最基本的課堂教學。面對數學教育的議題實屬不少,極須同行間的專業討論。這次研討會的舉辦正是要提供共議的平台,在後教改時期進行數學教育自身的反思。

    詳細內容
  • Dec

    「TSA的危機與契機」研討會花絮及講義資料

    香港數學教育學會於2010年12月4日舉辦「TSA的危機與契機」研討會已順利完成,感謝一眾會員及教師的參與,透過教育局教育基建分部高級課程發展主任柯志明先生及回應嘉賓戚文鋒老師及王明圓老師的精彩分享,令我們對TSA的結果所帶來的是一個危機,還是一個契機之內容有更深認識,當中,透過教師們的精彩討論及分享,使我們更需要檢視如何利用這一份TSA成績表去回應數學教育的需要。

    詳細內容
  • Dec

    TSA的危機與契機

    自2004年起,每年11、12月間,各中、小學均收到上一學年度學生參加TSA的成績表。不同學校、老師各有不同的反應去接收這一份成績表。究竟TSA的結果所帶來的是一個危機,還是一個契機?前線數學工作者能如何善用TSA帶給我們的啟示呢?講者和一些中、小學教師將分享自己的想法。

    詳細內容
  • Nov

    數學課堂的陷阱與盲點Ⅱ

    講座一(小學數學課的語言規格) 數學作為一門精確科學,對語言運用的嚴謹性有一定的要求。小學生無論在自然語言或數學語言的學習,都處於起步階段。過於嚴格的語言要求會嚇怕學生;毫無規範的語言運用,又容易扭曲數學觀念的理解。怎樣才是理想的平衡?講者將分享一點個人的想法。 講座二(從概念到「做數」) 教學既有科學部分,也有藝術成分。世紀以來太多理論、太多專有名詞,令人目迷五色,讓人無法看到教學最真摯和簡單的一面,這亦使人傾向把事情放於對立面。上次已談過規範與自由中間並不是一道不可踰越的鴻溝,建立概念與「做數」亦不互相排斥。這不只是理論之爭,而是有其實踐意義。讓我們一起漫談如何重拾「兩者」怎可「共舞」的藝術。 主講嘉賓: 馮振業博士從事數學教師培訓十多年,現職香港教育學院數學系助理教授。自創會起擔任香港數學教育學會副會長,二零零零至二零零四年出任會長。於一九九八年在香港推行「數學化教學」,一直帶領一群熱心的小學教師進行教學研究。曾發表不少關於小學數學教學的文章,並著有課本《新紀元小學數學》。 黃毅英教授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課程與教學學系。自問並非那些宣稱從小便立志投身教育的人,只是一向對抽象事物懷有濃厚的興趣,又愛整潔,於是被數學吸引過來,故此大學選了數學系,1977年文學士畢業,1981年再獲哲學碩士。機緣巧合,進入教學行列,於中學任教數學整整十年,得以感受年青人的內心世界,開始探討人學習與成長的奧秘。嗣後不斷進修,1987年獲文科教育碩士,1995年得哲學博士。由是參與的各種研究項目,亦沒有什麼名堂自居,只是無拘束地逍遙於不同的學術探索。人不熟事,卻難拒盛情而先後參與了香港數理教育學會(數學科)和香港數學教育學會的組織工作,得相交不少同道朋友。向不善詞令,唯有靠文字表達心中所想,故此筆耕也有一些,最近一本為連同一群博士生所寫的《教授現在告訴你!--如何開展教育研究?》。多少年來,遊心於世、出世法間,「竿木隨身、逢場作戲」,「不知老之將至」。

    詳細內容
  • Jul

    活用動態數學:二次函數的a、b、c

    隨著「幾何放題」(註)網上教學平台的第二階段發展,幾位會員在過去數月就新高中的內容以動態數學軟件(GeoGebra)設計了一些課業。藉一系列工作坊,參與設計的同工希望能將設計過程中的一些體會跟更多會員分享。第一次工作坊將以二次函數為主題,深入探討這個課題的教學重點、GeoGebra的功能及相關的教學設計。其中一點值得深思的是:自教學科技普及以來,函數圖像教學變得生動,但當中又能否相應地突出應有的數學概念?

    詳細內容
  • Jun

    再談統計教學:從評審「中學生統計習作及創意寫作」兩個比賽所得的觀察和啟示

    在擔任中學生統計習作及創意寫作兩個比賽的評審工作中,兩位講者都觀察到香港學生在學習統計的課題上很多特別之處。學生的強弱之處對老師在統計課題上的教學可帶來怎樣的啟示呢?在帶領學生進行統計習作時怎樣才可以發揮他們的獨特性呢?兩位講者將會在是次研討會中為我們分享他們的觀察及創見。

    詳細內容
  • Jun

    A look at some geometry results teachers should know and why it is useful

    Trigonometry started with Ptolemy’s theorem. A number of different proofs will be given of this result, each picked because it contains an idea which teachers should know and will be useful in other settings. Background material will be given first.

    詳細內容
  • Mar

    統計與概率:從初中到高中的疑惑

    概率方面,初中學生不難接受理論概率的古典定義,但遇上實驗概率,卻總有「多此一舉」又或「不明所以」的感覺。高中學生,一方面要從理論概率的層面深化學習,認識隨機事件(包括獨立事件)和條件概率等概念;另一方面,還要掌握幾個概率分佈、正態分佈以及相關的公式,這些課題跟初中的概率有些甚麼關係?統計方面,中學數學課程中學習集中趨勢和離差,有平均值和標準差的公式,都是很自然地有除以n的一步。到了高中,怎麼叫作樣本標準差?又為甚麼有除以1一n的一步呢?兩位講者重新檢視統計與概率之間的關係,嘗試為這些疑惑提供一點解答。

    詳細內容
  • Feb

    由PISA研究到課堂實施:數學的施教與評估

    學會與香港的PISA研究中心、香港數理教育學會及教育局於3月19日舉行一次研討會及分別於4月14日及4月23日舉辦兩個內容相同的工作坊。內容是希望老師了解PISA的理念及出卷模式,從而促進評核認知, 並能在課堂中運用。

    詳細內容
  • Jan

    荒漠中的一片沃土:數學教學對話

    「實習教師面對的困難,千變萬化,每一位工作環境很不相同,根本沒有一套規劃、指引,甚或是硬理論可以有效幫助實習教師。」林智中在《數學教學對話:反思課堂從哪兒觀察》(註二)的序如此寫著。該書作者黃毅英教授和羅浩源博士,將與兩位分別任教中、小學的數學教師和一位準數學教師,以對話的形式,讓聽眾認識荒漠中的一塊沃土:準教師知識,並於其中各自拾取從實習教師的實際經驗中所詮釋而來的「軟理論」。

    詳細內容